flora

一个挣扎于读书和写字之间的懒人

不分心的尝试

在想今天要写什么的时候,脑子里划过了很多想写的主题。比如:存在人本心理治疗的七个面向、人为什么会流眼泪及其共鸣、对抗人(攻击性人格)、心理投射测验基于的心灵假设、九命猫梅尔盖许所代表的种种隐喻、我昨天做的印象非常深的梦等等等等。


落到纸上,却突然想要写写我这半年来经常同芥末讨论的如何能够集中注意力,如何能够不分心的一些尝试。


芥末一直是个方法论的拥护者,他认为凡事没做好,那肯定是没有找到好的方法,而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是要在反复尝试中获得的。为了解决他自己如何高效工作,提高他自己信息处理带宽的问题,芥末酱查了很多的资料,包括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各类时间管理工具的运用,工作目标的清单分解等等。


据称,目前对他而言效果最好的做法是:1、规定时间限,例如只工作15min(具体时间自己设定);2、将手上的工作拆解成可马上去执行的小项目;3、边工作边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在工作中应该是有效的。


作为一个长期拖延症患者,我心知对我而言让我拖延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在我对抗的情绪上。包括了我的完美主义和对事情做得没那么完美的焦虑;包括了我对自己能力的高估和事情没有按照我所预期的顺利进行时的焦虑。而一旦我开始焦虑起来,我就会去寻找一些安慰。我的安慰行为包括了:刷手机(微博、微信、淘宝等)、聊天等等。这些不需要什么脑力消耗或者换了某一板块消耗的脑力对我而言成了一种安慰剂。


但久而久之成为了习惯、惯性之后,我发现我的时间被自己人为切割成了碎渣渣,我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我总想要做点别的什么事情。


对于我而言,将我自己拯救出“时间切割”噩梦的是什么?其实是对我情绪的安抚以及行为的矫正。


情绪的安抚是什么的?


作为一个不太允许自己做不好的人,我的时间大量荒废工作开始之前的方案设定搭框架和思考怎样是一个完美的呈现上,这占据了我大量的时间且在时间的飞逝中让我感到deadline嘀嗒迫近的焦虑感。在我了解到我的焦虑原因后,每当我开始工作之前,如写一个报告之前,我都会直接在文本开头写上一段话“这只是一个可以改动的草稿,我允许自己写的不好,我允许自己想到哪儿做到哪儿,这是可修改的,我不需要一次就做得那么完美。”当我获得自己的允许以后,神奇的事发生了,我赫然发现我做出来的东西质量和我拖延磨叽反复构想出来的效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我在磨的,实际是我的情绪。


行为的矫正是什么?


听起来有点严肃,实际是我借助了“正念”的概念。什么是整年,即安住在当下,关注于此时此地发生了什么,专注于这些发生,让脑子的那些对过去悔恨对未来焦虑的念头从身体从脑中冲刷而过,关照但不回应。


这对我而言意义非凡。作为一个行动力略强的人,我很多时候并不能让自己安静在某个点上,我脑子里总会闪过无数个念头,因为某些讯息会提醒或者勾起我的某些欲求。而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且什么都方便快捷的时代,无疑强化我的这种见诸行动的行为。


快,是否就是好的呢?想要的马上就能得到的便利,是否真的让我们的生活好起来呢?


对我而言,是也不是。


是的部分大家都能体会到,不是的部分在于这种快与便利无疑助长了消费主义,也无疑让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安静在某一时刻。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做大部分事情,我们可以通过手机马上得到想要的讯息,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联系上想到的人。


那,我们自己呢?我们如何跟自己连接,如何能够跟自己呆在一起呢?


手机,让我们跟世界近了,跟自己远了。


当然,工具只是工具,如何使用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见诸行动后,我开始尝试正念冥想,也尝试让自己在感到烦乱的时刻去细数自己的呼吸平静下来。更多的时候,当我在开始进行某件事情的时候,当我脑子里同步飘过很多念头的时候,我会开始尝试不去回应这些念头,不马上拿起手机去查阅资料翻淘宝等等,而是让这些念头如流水一般冲刷而过。


任八方风动,我自岿然不动。


这是一件挺艰难,且经常就做不到的事情。也不是一件能一下子就做到百分百不分心的事情。我能做的,是一点点开始尝试着,去面对自己的焦虑,面对自己无法专注的事实,接纳并尝试让自己安住在此时此刻。比如耐下心来,暂时抛开我想写的一堆题目,专注在现在的写作中。


推荐书目:

1.不分心:初学者的正念书

2.心流

3.多舛的生命


推荐正念冥想app

1.now正念冥想

2.简单心理正念音频


评论
热度 ( 2 )

© flora | Powered by LOFTER